Diane是個半職業腐女,與朋友一起開設實體專門店「糧食供應所」賣BL,揚言目標為「日理萬gay」!大概誰也想不到,熱愛 BL而把興趣變成職業,研究BL而受邀到大學講talk的她,居然也曾為喜歡BL而感到shameful。

Shame是一種感覺,是你希望一直藏起、不想被看見的、害怕別人的眼光、想掩飾、覺得尷尬、不好意思⋯⋯

對Diane來說,BL* 曾經是這樣的存在。

 

不能說的秘密

Diane小時候讀教會學校,一直沒機會接觸LGBT相關的東西。直到一次她看《百變小櫻》,發現雪兔和小櫻哥哥關係有些「不單純」?!上網搜尋,才認識了BL。

她回憶起小時候去漫畫店看BL。「那時漫畫店把BL收到很後,有幾層書架遮著,BL放在最底層,在一個陰暗角落。」像見不得光似的。外面,其他客人們開開心心討論著少年漫畫的,角落裡,她彎下腰尋找BL,形成強烈的對比。

不少BL漫畫是18禁,所以需要「包膠」;即使不是18禁的,也因夾雜在一堆包膠漫畫中,整個角落「就是讓人感覺很鹹濕」。「其他客人尤其是一些男生,拿著龍珠、One Piece看的那些男生,看見你拿著這些(BL漫),表情會很奇怪。」這其實是slut shaming(蕩婦羞辱)的一種,當女性與性相關的行為與傳統觀念不相符時,便因此受到羞辱。換言之:女生怎麼可以這樣鹹濕。

像膠袋包裹著漫畫,那段回憶被絲絲不安籠罩著。「我會覺得自己好像做錯事,好像我不應該看這些,不應該對這些東西有興趣,不敢對別人說這個愛好,自己躲在被窩裡看。」雖然現在Diane說起這些經歷面帶微笑,仍能想像她當年承受過的掙扎。

因為重要,所以堅持

隨著成長,累積了作為女性在社會生活交流的經驗,令她開始思考性別議題,更成為了女性主義者。「我開始覺得,原來這些stereotype是可以play with的。以前看BL是一個escape的心,因為我想看這些又怕被slut shame。到了現在,我覺得是我轉換視覺的方式。」

BL作品以兩個男生為主角,她可以只充當一個觀察者,盡情投入男生們的戀愛。這是一個「do something to others而不是being done」的過程,「我可以play with gender,play with power dynamics,」對女性來說相當罕有。

十多年前,BL比較流行強攻弱受,攻很陽剛、受很柔弱。「其實近十年的BL,很多時候未必有很多stereotype,或者很多是inbetween的。」有作品以偽娘cross-dress攻和陽剛受為主角,有作品加上雙性*、性轉*、abo* 等等不同設定,有些作品的主角甚至不是人類。

她明白到,原來人的自我認同是如此廣泛的,其實不需要給自己這麼多限制。「我都係一個人,我想做乜咪做乜。這對我來說是很解放的,因為我不需要成為某些東西,才是一個good enough的woman。」

以身作則的腐女

有過童年時的經歷,長大後的Diane明白了visibility的重要性。「以前不敢承認自己是腐女,因為I have nobody to look up to,市場上沒有人做這件事。」在這個禁忌的社會,需要有人或一個visible space大聲說:「其實看BL是沒問題的。」

「沒有人做這個在公共領域出現的腐女,咁咪我做囉。」Diane微笑。她寄願,當有人在聚光燈下做這件事,而她過得安然無恙的時候,可能某個正膽怯在被窩看BL的中學生會明白,自己並沒有做錯事,不需要覺得shameful。

她希望做到一個safe space去讓大家討論這些東西。踏進糧食供應所的人都是喜歡BL或對BL有興趣的,在這裡大家可以很放鬆和真實地做回自己。同時,她也希望這裡是一個性別友好的community。

糧食供應所對於客人的稱呼一概都是「小天使」:「因為我們不想用任何pronoun稱呼他們,無論是男或女,或者in between,今天想做男,明天想做女。所有人都是小天使。」有很多不同gender orientation和sex orientation的人也會來這裡,她希望這裡是一個no judgement的地方。

面對shaming,asking is powerful

問及Diane,有甚麼說話想送給正在面對shaming的人嗎?她想了想,語氣堅定地回答:「很多時候,這些所謂『shame』的東西,是因為they don’t understand,那麼就make them understand,make them think again。

Shaming背後很多時候是無知,而Diane相信asking is powerful。「例如他說:『你看BL好像很鹹濕喎』,你問他:『你不看AV的嗎?』或者:『你覺得BL鹹濕,其實鹹濕有什麼問題?』其實他就會答不到了。可能反而他會問自己:對了,這有甚麼問題呢?」

對Diane來說,所謂腐眼開光,也是開一個gender的眼光,發現世界上還有很多可能性。隨著時代演變,BL作品本身也在不斷進步,其實它會帶著自己的讀者變得越來越好。面對shaming,要做的很簡單,就是堅定自己的想法。

這次想跟大家聊shaming,因為Pacha也看到不少女生承受著 「period shame」(月經羞恥)。女生們去超市買衛生巾的時候,會放在購物車最底,用其他貨品壓住;結帳之後,也要用膠袋裝著,遮遮掩掩不想被看見。

是的,社會總覺得月經是私密和尷尬的事,想女生們低調隱晦地處理,包括買衛生巾。但明明,月經是女性正常不過嘅生理現象,是女性生育能力的證明。這麼值得驕傲的事情,有甚麼好shame呢?

Shame是一種感覺,但很多時候這種感覺沒必要存在,令shame出現的原因,不一定站得住腳。下一次,當你面對任何shaming時,嘗試閉上眼,回想一下這件事之於自己的意義。再次肯定了自己內心的想法後,我們學著Diane:「Make them understand,make them think again。」


*Boys Love:描寫男性間戀愛的作品,包括動漫、小說、電影等等。
*雙性:同時擁有男女性徵。
*性轉:性別發生了轉換,這裡指角色設定上,而非transgender。
*abo:ABO世界觀,也稱作alpha/beta/omega,是一種虛構世界設定。

Recent Posts

#Dareto Sustain Beauty——專訪內衣品牌Wacoal

#Dareto Sustain Beauty——專訪內衣品牌Wacoal

「魔鏡魔鏡,世界上邊個最靚?」   小時候看卡通片,魔鏡會篤定地告訴你:世界上最美麗的是白雪公主。但來到二十一世紀,在審美如此多元的香港,Pacha和Wacoal想告訴你:美沒有唯一標準。   【美麗是一種心態】   有人鍾愛高跟鞋的優雅美感,有人喜歡波鞋的隨性瀟灑。「內衣也是一樣,有人覺得凸顯曲線的內衣是靚,也有人覺得舒服的運動內衣是靚。」Wacoal香港董事長Ransa(張美娟)微笑,語氣堅定道出自己的想法:「任何款式的內衣都可以令你變靚,因為這是你所希望,覺得自己最靚的模樣。」   然而,年月流逝是每一個女性必須面對的課題。我們問及Wacoal,年月流逝,覺得美麗可持續嗎?回答,是堅定的「YES」。   「歲月的疊加,不應代表我們心態或狀態的變化。」在德國,active aging風氣盛行,就算是七老八十的公公婆婆們,依舊會打扮出街甚至約會談戀愛。他們大方報上年紀,以自己的年紀與活力為豪。心態決定狀態,「只要我還覺得我年青,無人可以話我老。」   沒錯,一切都是「我覺得」;我覺得美麗,便是美麗。   【愛自己愛世界,便是公認美麗】   雖然美麗的外表沒有定義,但世界有一種公認的美麗:「內在善良,以及正面回應世界的行動」。這份信念貫徹在Wacoal整個品牌中,亦驅使她們為環保付出努力,讓這份美麗感染地球。   收集二手胸圍於本地回收處理,再轉化成外牆塗漆;內衣加入可降解及環保再生材料;新商鋪的裝修物料也是盡量環保,均有證書認證…… 訪問之前,也不知道原來Wacoal為環保默默做了這麼多。Ransa解釋,因為Wacoal不把環保當作宣傳,而是品牌的一部分:「希望我們的付出,一點一滴,能增加客人的環保習慣。」   這系列的環保活動,亦包括引入Pacha衛生巾在Wacoal店內發售。「胸圍降解不了,對地球當然有影響;但生理期的影響更甚,因為我們無法不用衛生巾,就更要減低對地球的傷害了。」Pacha衛生巾使用有機棉製作,90%可降解,與傳統衛生巾不同,免去了大量塑料廢物。   「美麗從內心的善良栽種而來。」盼望我們每人和地球的美麗,都可持續;下次再問魔鏡魔鏡,世界上邊個最靚時,你能自信回答,是自己。

愛自己.欣賞自己.活出自己|Empower as You Embrace by Kayla Wong 王曼喜

愛自己.欣賞自己.活出自己|Empower as You Embrace by Kayla Wong 王曼喜

提起Kayla Wong王曼喜,可能你看過她當年出櫃的新聞,可能你知道她支持同志運動,可能你記得她創立服裝品牌 “Basics For Basics” …… 言談爽朗、笑容陽光燦爛的她,活出自己的同時,一直為別人的生命帶來力量。 ◆ 完整訪問片段請按此觀看。 因為擁有一對明星父母,從小到大,Kayla的一舉一動都是鎂光燈焦點。「嗰陣我去左一個event,有個記者問我:『咁你而家係咪同緊一個女仔拍拖?』我嘅答案係『係』。」與女生相愛沒有錯,為甚麼需要隱瞞?Kayla的坦然誠實,換來媒體的大肆報導,然而在社會各種支持與批評聲音的浪潮中,她卻摸索出自己的新方向。 「喺香港,無乜幾個人肯企出黎做自己,為愛爭取自己嘅權利,我希望我可以做到少少。」從那時起,她開始做不同訪問,公開出席平權活動,亦不吝嗇在社交媒體上分享與女朋友的日常。在與不同人的接觸中,她更深入了解到香港的LGBTQ+圈子面對的難題與掙扎。「我諗我地只係做自己,其實已經show俾人哋睇:其實無咩大不了。」 愛自己,欣賞自己,活出自己 ──性取向以外, Kayla的時尚態度亦是如此。 七年前,Kayla創辦了環保服裝品牌 “Basics For Basics”,設計簡約自然。任何模樣、任何身形的女生都有自己獨特的美麗:「係人著衫,唔係衫著人。」這是品牌的其中一個最大的core value:「We want women to feel comfortable in their own skin。」Kayla寄望衣服能成為女生的second skin,不是遮掩些甚麼,而是讓她們展現、擁抱、empower原生的自己。 一路走來,Kayla毫不吝嗇的分享,也讓許多人願意對她闖開心懷。她曾經在社交媒體上做過一個叫「safe...

女性權益 - 以女孩的形象當神|Empower as a Leader by Sonia Wong 黃鈺螢

女性權益 - 以女孩的形象當神|Empower as a Leader by Sonia Wong 黃鈺螢

標誌性的上揚貓眼線和紅唇,看起來氣勢凌厲,說起話來大膽幽默。她是Sonia黃鈺螢,「女影香港」和「女人節」的創辦人,同時是一位性別研究講師、詩人和文化藝術活動策劃人,多年來一直積極推動女性權益。 ◆ 完整訪問片段請按此觀看。 對她來說,women empowerment是「以女孩的形象當神」。「我地成日都諗分神同埋女神,神就係普世嘅、勁啲嘅,但我地對佢嘅諗法係男人。女仔就係女神,通常都係補婚姻、補生育,跟著就無乜特別其他功能。我地可唔可以唔好諗自己做女神,我地可唔可以諗自己做神?」在她眼中,女生是很powerful的存在,她們值得這樣被相信,也值得相信這樣的自己。 十年前,Sonia創辦「女影香港」,是為著女生對電影行業發出質問。Sonia觀察到主流電影塑造的女性角色單一,不是遭受性侵,就是出場不久死亡;亦眼見不少女性從事電影行業遭受掣肘,受到不公待遇。於是她著手創辦獨立電影節「女影香港」,推廣女性藝術創作,希望世界能看見更完滿的女性角色與故事。 創立「女人節」是後來得多的事情。推動女性權益的路上,Sonia發現不少機構和媒介做的東西其實相類近,便萌生一個念頭:「我可唔可以做一個更廣闊嘅平台,比大家一起jam野,帶出更廣闊的訊息呢?」她和 Sally Coco的店主Vera一拍即合,決定做一個holistic的文化藝術活動「女人節」,不論是否對女性主義有興趣、任何性別也可以參加。 推動女性權益絕非一條易走的路,Sonia坦言有不少現實考量如經費開支,也曾受過同路人質疑,然而她從來沒想過要放棄。「嗰樣野(社會變革)唔係有得放棄嘅野,無得辭職架。」這是於她本身的思想,是一份使命,並非一份能隨時拋棄的工作。「個世界都仲係咁 ——個世界唔應該係咁㗎嘛!喺個世界變成『佢應該係咁』之前,你無得唔做架。」 「嗰個係一個revolution,嗰個絕對唔只係一個campaign。」 當我們問及Sonia,「女影香港」和「女人節」應該如何歸類時,她這樣回答我們。   📖 關於 #Dareto_WalkTheTalk 呢幾年,我哋成日提及「women empowerment」,但其實,「women empowerment」實則係指啲咩?齋講之外,又有冇得用行動支持?💪🏻 今個月 Pacha 將會有一系列活動,仲邀請埋特別嘅嘉賓同大家探討女性權益,一齊貼地行!

Dialogue with Ways Out – Empower as a Community

Dialogue with Ways Out – Empower as a Community

「佢哋嘅故事成為咗我哋嘅動力」   (完整影片訪問按此) 「我地最希望見到嘅畫面係,大家同任何女性講野,或者了解大家嘅故仔嘅時候,都喺一個無hierarchy嘅狀況之下進行。」Peggy笑著,眼神堅定:「當你喺一個equal status接觸佢地嘅時候,所有associate嘅標籤都唔見左架喇。」 本地社企Ways Out Hong Kong由三個女生Peggy 、Coco、Alison創立,回收廚餘升級再造成首飾,鼓勵大眾關注廚餘問題,同時以廚餘首飾能為社區締造不同機會。 「每一年都有7000宗意外懷孕,但呢班女仔係社會上被忽略嘅一群。」透過「母親的抉擇」認識一種單親媽媽後,Peggy發現她們面對的難處比想像中多,伴隨著社會不友善的目光而來的,還有現實的經濟壓力。因為孩子年紀還小,她們需要24小時的照顧孩子,在不彈性的時間表下,無法抽身工作,失去發展才能的機會。 Ways Out決定與媽媽展開合作,聘請她們加入手作團隊,提供薪金和津貼,並安排義工在媽媽們上半時安頓孩子。從初時學習造廚藝首飾,到現在,媽媽們已修得一門手藝,能自信滿滿地帶領工作坊。工作之餘,這裏也像一個溫馨的小社區,讓有著相似經歷的她們聚在一起,互相交流分享,成為彼此的力量。 其中一位媽媽招招的分享讓Peggy印象深刻:「佢入嚟Ways Out之後覺得,原來有一班人願意接納佢嘅故事同經歷,原來自己有展現talent嘅平台與機會。佢唔會覺得自己只係一個師奶,原來我仲可以做好多野。」除了被他人接納,最重要的是,這群女生從心底裡,自己接納了自己。 Empowerment是雙向的,Ways Out為媽媽的人生帶來方向,媽媽們也為Ways Out帶來力量。Peggy坦言,在香港經營社企並不容易,在迷茫之際,是媽媽們一路以來的信任,以及自身生命的轉化,再一次提醒founders們這一切的意義:「佢地會想同我地做呢件事,已經係我地工作最大嘅動力。」 一個女生獨自前行或許困難,一群女生才能走得更遠。撿起彼此的脆弱,陪伴同行,重新綻放生命的花火 ──── 走出她們的ways out。